【优秀团队】葡萄酒酵母种质资源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团队
【团队简介】
团队立足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微生物种业”安全问题,致力于葡萄酒微生物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秉承科教融合、学术育人的精神,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特色,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个人的发展,优化改革教育方法,从而培养葡萄酒专业领域拔尖创新人才。
团队带头人刘延琳教授,先后担任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酿酒微生物岗位科学家、加工与贮运研究室主任、葡萄酒酵母种质资源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团队负责人、农产品加工与营养健康科学群葡萄与葡萄酒方向PI、农业农村部酿酒葡萄加工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国内多项葡萄酒大赛评委、国家葡萄酒/果酒评酒委员、葡萄酒专业品鉴平台(Wine Tasting Panel,TP)创始人等。
团队自2004年成立,现有成员1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7人,讲师1人,高级实验师1人,具有1年以上出国留学经历的6人。近年来,团队内青年人中3人从讲师晋升为副教授;1 人获得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1人获得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和课程思政标兵。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50余项,发表SCI论文130余篇,出版著作5部,获授权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4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省部级二等奖1项,国家级成果鉴定1项。研发中国本土葡萄酒酵母菌种两个(CECA、CEC01)并成功在国内外进行产业化推广。学科团队的研究成果显著促进了我国葡萄与葡萄酒酒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成为世界葡萄与葡萄酒生产大国。
团队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依托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葡萄与葡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为我国葡萄与葡萄酒学科与产业发展应用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条件。近年来,团队在《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Food Microbiology》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学术论文,尤其在全球葡萄酒酵母研究领域,刘延琳教授在全球发文作者TOP20 中位列第一。团队先后培养博、硕士研究生140余名,其中1名获得校级优秀博士论文,就业率100%。毕业生多数从事葡萄酒微生物研究、酿酒师、酒庄管理等工作,已成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及基层一线等单位的主力军,为该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先进事迹】
(1)科教融合,创建专业、多样化和兴趣兼具型育人课程体系。近五年,团队先后为研究生和本科生讲授《葡萄酒学研究进展》、《高级葡萄酒微生物学》等核心课程。在研究生的教学中,注重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前瞻性,坚持及时持续地更新课程内容,并大量引进产业实例和问题,力求让研究生在课程体系中接触最新科技前沿。将葡萄与葡萄酒领域涉及酿造工艺、葡萄酒品质改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纳入《葡萄酒学研究进展》,将葡萄酒中酿酒酵母、乳酸菌等微生物的分子选育、微生物多样性、发酵过程中的群体演替、微生物互作、耐高糖/降酸机制解析等最新研究发现归入《高级葡萄酒微生物学》,深化研究生对理论知识体系的拓展,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教学中,重视学术道德的教育,确保研究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理念,求真务实开展研究工作。
(2)聚焦行业瓶颈问题,以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学生科研探究能力。团队围绕目前我国葡萄酒工业生产长期依赖进口酵母制剂、缺少产区特色酿酒酵母以及葡萄酒质量风格同质化等突出现象,亟需解决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微生物种业”安全问题,在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撑下,一直致力于葡萄酒微生物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引导学生深入产业一线开展实地调研,从产业需求中凝练科学问题,培养研究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已指导学生完成90余篇与产业问题密切相关的学位论文,所形成的葡萄酒提质增香酿造工艺、基于非酿酒酵母降酸的酿造技术等相关成果已在宁夏、新疆、陕西、山东等多个葡萄产区推广。
(3)深入产区,提高实践锻炼能力,培养行业专业人才。团队带头人刘延琳教授自2005年以来,先后在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和新疆酿酒葡萄产区开启本土微生物资源和“微生物风土”研究。团队已指导多名学生成为葡萄酒行业或科研领域的骨干力量,如孙悦、李莹等一批研究生扎根西部,积极为我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添砖加瓦。团队每个榨季均会将团队成员派出到生产企业或者地方管理部门进行实践锻炼,组织或参与针对葡萄酒产业技术人员、农户的公益性培训200余次,参加培训人员10000余人次(含线上),为我国各产区、尤其是西部产区葡萄酒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4)将科研引入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团队成员重视将科学思维与教学设计相结合,深入浅出,同时将科研成果中的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转化为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学科前沿,促进他们尝试运用或探索新知识、新技能。目前团队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0余项,指导的“唤醒中国葡萄酒之魂——CEC系列本土酵母推广”项目获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主赛道银奖。此外,团队依托“陕西省葡萄与葡萄酒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葡萄与葡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整合优势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设备完善、师资精良、技术扎实的平台条件,由葡萄酒微生物多样性入手,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索性基础研究。同时,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开展学术交流。
(5)脚踏黄土情系三农,培养学生知农爱农兴农的优良品质。在“十三五”乡村脱贫攻坚阶段,团队积极与合阳县坊镇社区党支部及贫困户开展技术、物质、消费、人才智力以及示范引领等“一对一、五帮扶”的党建扶贫,做到将红色文化教育、服务产业、服务三农融入党员教育。所指导的研究生积极参加研究生助力团,助力脱贫攻坚,讲述西农故事。